一、考试性质
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技能考试(以下简称专业技能考试)是由中等职业学校(含普通中专、职业高中、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)资源环境类、土木水利类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。
二、考试依据
1、国家职业标准《地质采样工》(职业编码:6-01-01-04),标准发文:人社厅发[2010]61号。
2、《国家职业标准——岩土工程地质工》(初级、中级、高级)(地质出版社,统一书号:12116.178)
3、国家标准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》(GB/T 50123-1999,统一书号:1580058·416 )
4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,工程地质勘查专业《普通地质学》(地质出版社,谢文伟等,2007)。
三、考试方法
|
考试科目 |
考试内容 |
考试时间 |
考试分数 |
备 注 |
|
文化考试 |
语文 |
100 |
90 |
命题试卷考试 |
|
数学 |
90 |
|
英语 |
30 |
|
技能测试 |
专业知识 |
60 |
150 |
命题试卷考试 |
|
技能操作 |
120 |
340 |
操作考试 |
|
合 计 |
――― |
280 |
700 |
――― |
说明:
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(应知)考试和技能操作(应会)考试两部分组成。考试总时间180分钟,考试总分490分,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,294分(含)以上为合格,293分(含)以下为不合格。
专业知识(应知)考试采取统一笔试方式进行,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60分钟。
技能操作(应会)考试以实际操作方式进行,考试由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组成,必考项目为1项,选考项目为2选1,满分340 分,考试时间120分钟。
四、考试内容和要求
(一)专业知识(应知)部分的主要内容
模块1、常见矿物、岩石、矿石鉴定的相关知识
知识技能点:
(1)理解矿物的概念;
(2)矿物形态特征:了解矿物的单体形态特征,掌握矿物集合体形态特征(柱状、针状、放射状、纤维状、粒状等);
(3)矿物的光学性质:理解矿物在自然光作用下的颜色、条痕及光泽特性;
(4)矿物的力学性质:理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节理、断口及硬度特征;
(5)会鉴定描述常见的七种造岩矿物,包括:正长石、斜长石、石英、辉石、角闪石、橄榄石、方解石;
(6)理解岩石、矿石的概念;
(7)掌握岩石、矿石的颜色、矿物组成、结构构造、风化程度及观察鉴别方法;
(8)会鉴定常见的几种岩石,主要包括:花岗岩、玄武岩、橄榄岩、砾岩、砂岩、页岩、石灰岩、大理岩、板岩及片麻岩。
模块2、动力地质作用及典型地质现象认识的相关知识
(1)了解地球的一般特征;
(2)了解海洋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;
(3)了解冰川、湖泊、沼泽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;
(4)理解地震、岩浆、火山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。
(5)理解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;
(6)掌握地质作用特征与分类;
(7)掌握风化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;
(8)掌握河流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;
模块3、地质构造观测及相关图件的基本知识
(1)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及构造运动产物的基本知识;
(2)理解节理类型及各类型的基本特征;
(3)理解褶皱类型及各类型的基本特征;
(4)掌握断层类型及各类型的基本特征。
模块4、地质图的基本知识
(1)了解地质图的概念;
(2)理解地质图的规格;
(3)理解地质图件基本内容;
(4)掌握地质图地质要素及表示方法;
模块5、野外安全操作相关知识
(1)安全防护一般知识;
(2)野外作业安全注意事项。
模块6、试卷结构
(1)试题难度比例
试题易、中、难比例为6︰3︰1。容易题占60%,中难题占30%,稍难题占10%。
(2)题型占分比例
填空题 约30%
单项选择题 约35%
判断题 约25%
分析题 约10%
(3)内容占分比例
地球及地质作用相关知识 约35%
矿物、岩石相关知识 约30%
地质构造相关知识 约30%
野外安全作业相关知识 约5%
(二)技能操作(应会)部分的主要内容
1、技能测试项目:见下表
|
测试项目 |
测试时间 |
分值 |
测试地点 |
|
项目一(必考) |
常见矿物、岩石鉴别与描述 |
60分钟 |
200 |
地质实训室 |
|
项目二(选考,二选一) |
地形地质图判读 |
60分钟 |
140 |
地质实训室 |
|
野外地质定点及土样采集 |
60分钟 |
140 |
长江楼西门口小土坡60米处 |
2、测试要求与说明:
考生除参加必考项目一测试外,还必须从项目二中任选一项参加测试。本院统一提供矿物岩石样品、小刀、放大镜、磁条、化学试剂、地质罗盘、地形地质图件、绘图板、取土样等仪器工具,考生自带黑水笔、铅笔和橡皮等其它工具和用品。
3、技能测试内容和方法
项目一:
必考项目:常见矿物、岩石鉴别与描述
★测试内容:
矿物、岩石、矿石肉眼鉴定与描述:主要考察学生对矿物、岩石、矿石的识别能力及正确描述能力。(矿物:主要造岩矿物;岩石:岩浆岩、沉积岩、变质岩中的典型岩石类型)
(1)能够正确识别矿物形态特征;
(2)能够使用小刀、放大镜及相关化学试剂,鉴别矿物的光学性质、力学性质,并对矿物进行规范描述;
(3)能够正确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;
(4)能够规范的对矿物、岩石进行描述。
项目二:
选考项目1:地形地质图判读
★测试内容:
(1)能够阅读地形、地物、方位、比例尺、图式、图例等基本要素;
(2)能够阅读地层层序、地质产状、地层接触关系等基本信息;
(3)能判别褶皱构造,并描述其特征;
(4)能判别断层构造,并描述其特征。
选考项目2:野外地质定点及土样采集
★测试内容:
(1)能够判读地形图等高线及各地形地物特征;
(2)能利用手持GPS,在地形图上确定所站位置;
(3)能够使用罗盘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;
(4)能够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;
(5)野外岩性分界点编录。
(6)能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采样点定位;
(7)按规范要求进行样品采集(采样方法、采样层位、采样重量);
(8)能正确对样品编号及对样品进行防护;
(9)能正确地对样品进行编录。
4、评分标准:
项目一:
必考项目:常见矿物、岩石鉴别与描述(考试时间:60分钟,项目总分:200分)
|
考核项目 |
常见矿物、岩石、肉眼鉴定与描述 |
|
考核方式 |
必考 |
考试时间 |
60分钟 |
项目总分 |
200分 |
|
项目分解 |
考试要点 |
分值 |
评分标准及说明 |
得分 |
|
矿物肉眼鉴定(2块标本) |
矿物单体形态及矿物集合体形态 |
8*2=16 |
单体形态正确得3分,集合体形态正确得3分 |
90 |
|
矿物光学特征:颜色、光泽、透明度、条痕 |
8*2=16 |
矿物光学性质1项正确得3分,2项及以上正确得6分 |
|
矿物力学特征:解理、硬度等 |
8*2=16 |
矿物力学特征1项正确得3分,2项及以上正确得6分 |
|
矿物其它特征:密度、磁性等 |
5*2=10 |
矿物其它特征1项及以上正确得5分 |
|
矿物定名及描述 |
16*2=32 |
矿物定名正确得10分,描述规范得6分 |
|
岩石肉眼鉴定(岩浆岩、沉积岩、变质岩各1块标本) |
岩石的颜色 |
3*3=9 |
岩石的颜色正确得3分 |
90 |
|
岩石矿物成分特征 |
10*3=30 |
主要矿物成分、特征及含量正确得9分,次要矿物成分、特征及含量正确得6分 |
|
岩石矿物结构构造特征 |
7*3=21 |
岩石结构特征正确得4分,构造特征正确得3分 |
|
岩石定名及描述 |
10*3=30 |
岩石定名正确得8分,描述规范得2分 |
|
安全文明作业 |
小刀、放大镜或化学试剂的使用 |
10 |
安全使用无事故得10分 |
20 |
|
工具归位,实验台干净整洁,文明礼貌 |
10 |
工具归位,实验台干净整洁,文明礼貌10分 |
项目二:
选考项目1:地形地质图判读
|
考核项目 |
地形地质图判读 |
|
考核方式 |
选考 |
考试时间 |
60分钟 |
项目总分 |
140分 |
|
项目分解 |
考试要点 |
分值 |
评分标准及说明 |
得分 |
|
地形图判读 |
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 |
5 |
等高距正确得5分 |
|
|
判断山脊、山谷、鞍部、陡坡、缓坡 |
15 |
在图上标明山脊、山谷、鞍部、陡坡、缓坡,1项正确得3分 |
30 |
|
指出地形图中A点及B点的高程 |
10 |
A点高程正确得5分,B点高程正确得5分 |
|
岩层产状及不整合关系判断 |
判断水平岩层,倾斜岩层 |
10 |
水平岩层判断正确得5分,倾斜岩层判断正确得5分 |
30 |
|
判断指定地层的走向和倾向 |
10 |
指定地层的走向判断正确得5分,倾向判断正确得5分 |
|
判断地层的平行不整合、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|
10 |
地层的平行不整合判断正确得5分,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判断正确得5分 |
|
褶皱构造判读 |
褶皱在图中的位置 |
10 |
褶皱位置表述正确得10分 |
50 |
|
指出褶皱核部地层、翼部地层 |
10 |
褶皱核部地层表述正确得5分、翼部地层表述正确得5分 |
|
两翼地层产状:倾向和倾角 |
20 |
一翼地层倾向表述正确得5分,倾角表述正确得5分 |
|
指出褶皱类型及褶皱形成时代 |
10 |
褶皱类型判断正确得5分,褶皱形成时代断正确得5分 |
|
断层构造判读 |
断层F1在图中的位置 |
5 |
F1在图中的位置表述正确得5分 |
30
|
|
断层F1的走向、倾向和倾角 |
15 |
F1的走向表述正确得5分,倾向表述正确得5分,倾角表述正确得5分 |
|
断层F1的性质及形成代 |
10 |
F1的性质判断正确得5分,F1的形成时代判断正确得5分 |
选考项目2:野外地质定点及土样采集
|
考核项目 |
野外地质定点及土样采集 |
|
考核方式 |
选考 |
考试时间 |
60分钟 |
项目总分 |
140分 |
|
项目分解 |
考试要点 |
分值 |
评分标准及说明 |
得分 |
|
考前设备工具检查 |
罗盘检查及校正 |
10 |
罗盘检查能正常使用得5分,校正正确得5分 |
30 |
|
手持GPS检查 |
10 |
手持GPS检查能正常使用得5 |
|
携带必备工具(罗盘、手持GPS、地形图、铁锤、放大镜、记录本、铅笔等) |
10 |
携带必备工具1项得2分,携带必备工具5项及以上得10分 |
|
工具使用及野外定点 |
根据地形地物判断地质点所在的大致位置 |
5 |
地质点所在的大致位置判断正确得5分 |
30 |
|
使用GPS在图上准确标明地质点位置 |
15 |
地质点X坐标标注正确得10分,地质点Y坐标标注正确得10分 |
|
利用罗盘测量方位角和坡角 |
10 |
方位角测量正确得5分,坡角测量正确得5分 |
|
采取土样 |
确定采样点 |
10 |
按设计坐标采样点确定准确得10分 |
60 |
|
挖采样坑,确定采样层位 |
10 |
采样深度符合要求得5分
采样层位确定正确得10分 |
|
采样坑数 |
10 |
在2个及以上采坑采样得10分,在1个采坑采样得5分 |
|
样品装袋、防护、编号 |
10 |
样品装袋正确得3分,加防护措施得4分,编号正确得3分 |
|
样品重量 |
10 |
样品重量大于1000克得10分,少于1000克得5分 |
|
采样点标记 |
10 |
采样后对采样点作标记得10分 |
|
安全文明作业 |
野外安全意识 |
10 |
正确着装,无安全事故得10分 |
20 |
|
工具归还、文明礼貌 |
10 |
工具归还,无损坏、无丢失得,文明礼貌10分 |